台灣先進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內頁主視覺
首頁 / 最新資訊 / 媒體報導類

媒體報導類

2020/03/04

耳朵痛又癢不舒服怎麼辦 !

「這幾天耳朵又痛又癢,很不舒服」
「昨天去游泳後,今天感覺耳朵不舒服」
「小寶寶的耳朵突然發現有不明物體流出來」
 
耳朵痛是令人相當不舒服的症狀,嚴重時讓人無法專心、影響工作、甚至破壞家庭和諧,是許多人前到耳鼻喉科診所的問題之一,且有不少是「急性外耳炎」在作怪。
 
由於急性外耳炎是門診最常遇到的感染症之一,因此對這個疾病有基本的認識、了解如何處理是很有幫助的。
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會 ( AAO-HNS ) 提出了針對兩歲以上患者的急性外耳炎治療指引給大家參考。
 
「外耳」是指哪裡?
 
外耳,顧名思義就是耳朵外面的部份,外耳包含耳廓以及外耳道這兩個部分,位於耳膜外側。而我們常說的「外耳炎」,通常指的是「外耳道」發炎。又稱為局限性外耳道炎,是耳科常見的疾病之一,一般發生於外耳道的軟骨部位。
 
外耳道的外側三分之一主要是軟骨組成,而內側三分之二則主要由硬骨構成。外耳道有許多腺體,它們的分泌物會構成耳屎,可以保護外耳道薄薄的皮膚,加上耳屎呈現偏酸性,可以防止細菌滋生,是避免外耳道感染的重要防線。
 
為什麼外耳會發炎?
 
產生耳屎的腺體阻塞不通,或是耳朵進水、過度清理耳朵、耳道受傷、皮膚疾病例如濕疹、過敏…,就可能讓細菌伺機而動,突破皮膚屏障後侵入這些腺體組織內,引起外耳道的發炎和感染。
 
由於急性外耳炎常發生於耳朵潮濕、進水後,特別好發於游泳的人,因此又有人以「游泳耳」(swimmer's ear)稱之。
造成外耳感染的細菌中,最常見的細菌就是「綠膿桿菌」(Pseudomonas aeruginosa)。會常出現在慢性中耳炎、膽脂瘤等患者的耳朵內。
 
急性外耳炎會有什麼症狀?
 
「急性」外耳炎的症狀通常會在感染後 48 小時出現,剛開始會有耳朵癢、耳朵悶,甚至聽力受影響等症狀。接著,如同皮膚感染造成的蜂窩性組織炎一樣,出現「紅、腫、熱、痛」的症狀,其中以耳朵痛最令人難受。此外,在外耳道可能會有不正常的分泌物。
更嚴重者,感染甚至會擴散到周邊的組織,例如頸部的淋巴結,造成淋巴結腫大。若沒控制好,可能會變成慢性發炎,這時耳朵雖然較不痛,但容易癢,外耳道的皮膚還可能出現脫屑、剝落、潰瘍、甚至耳道阻塞等情況。
 
懷疑急性外耳炎,需要看醫生嗎?
 
若有耳朵不舒服,且持續好幾天未改善,建議給耳鼻喉科醫師檢查,醫師會利用耳鏡詳細檢查外耳道、耳膜等狀況
 
如何預防急性外耳炎呢?
 
● 治療期間要避免觸碰耳朵、挖耳朵或清耳朵。
● 洗澡時,可以戴耳塞或用棉花塞在耳道外,以防止水進入耳朵。
● 如果想游泳的話,必須取得醫師確認耳朵都已恢復再進行會比較安全。
● 勿自行使用棉花棒清理耳朵,因可能將髒污往深處推而累積,形成細菌滋生的溫床。
● 若耳朵癢、耳屎塞住,或有其他耳朵不舒服的狀況,可以請耳鼻喉科醫師檢查清理。
 
文章參考來源 : 耳朵痛又癢,關於急性外耳炎您該知道的事- https://www.careonline.com.tw/2018/04/acuteotitisexterna.html